青海化隆:统种共富 让村民当上“甩手掌柜”
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地处青海省东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地形有“八山一水一分川”一说。自去年以来,化隆县探索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率先在巴燕镇创新推行“党建引领、支部领办、村民入股、统种共富”的新型土地种植模式,通过前期调研、宣传引导等方式,让农村“小田变大田”,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由于巴燕镇金家庄村村民在外开办拉面馆达110多家,全村近三分之二的人常年在外,村里困难群体留守现象突出,土地耕种难题逐年显现。同时,受地形限制,村里耕地细碎、小田分散,加之传统的种植模式,土地规模化、生产机械化经营程度低,种植效益一直不高。
“以前,这些地都是荒山荒坡,机械进不来,产量上不去,一年到头也没有多少收入。现在,村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实现了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我把自家的7亩土地入股承包给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种植,不仅有一亩地60元的保底金,年底还能领到土地收益的分红。”村民韩俊德说。
思路决定出路。2023年,由金家庄村党支部领办,金家庄村成立了全省第一个由村民将土地入股到集体的专业合作社——化隆金麦田集体种植专业合作社,吸引67户农民自愿以土地入股,将集中连片的66.67公顷土地统一整合后,实施集体化经营,实现生产流程、农产品质量标准化。
巴燕镇党委副书记韩永飞说,化隆金麦田集体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金家庄村实现首次开耕,标志着“统种共富”农业发展模式在巴燕镇落地开花,为巴燕农产品提档升级探索了新路径,搭建了新平台,有效激活了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从“保底型”向“发展型”转变。
今年,化隆金麦田集体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青薯九号”马铃薯133.3公顷,预计村集体收益50万元,入股村民亩均增收200元至300元。同时,在春耕和秋收期间,为辖区脱贫户、监测户提供临时性就业岗位120个,工资性收入达7.2万元。
在金家庄村的影响和带动下,昂思多镇德加村党支部也实施“统种共富”土地合作经营模式,引导农户将土地以入股的方式让村集体经营,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2024年,德加村300余户村民自愿将253.3公顷土地入股到村集体股份制合作社。“土地交给村集体,由专人负责种管收,村民可以当‘甩手掌柜’,年底等着分红就行了,村民还能腾出时间务工增收。”德加村委会主任朱公保才旦说。
自“统种共富”推进以来,德加村添置了轮式拖拉机、液压翻转犁、旋耕机等大型机械,优先考虑有技术、有经验的村民们参与进来,力求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实施科学化管理,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今年以来,已累计带动本村及周边村的50余名村民务工增收。
“我是一名农机手,在合作社从事农机驾驶工作,一年的农活主要集中在春种和秋收时段,每个月工资6000多元,既能顾家又能挣钱。”扎西当智高兴地说。
眼下,正值秋收时节,扎西当智正密切关注着天气变化,随时组织机械抢收青稞……
朱公保才旦说,2018年,德加村抓住化隆县实施村集体经济破零项目时机,成立了化昂农业开发-🔥老金沙9170登录入口(中国)百度百科,利用本村绿色青稞种植的优势,因势利导,进一步挖掘绿色青稞的价值,发展青稞酿酒企业,形成“绿色种植+深加工+销售”产业链,以加工青稞酒、石磨炒面、青稞面为主,实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
走进青稞加工车间,石磨旋转的声音不绝于耳,一股股麦香味扑鼻而来。记者看到,村民郭有录一边忙着往石磨里添加青稞,一边收集加工而成的新鲜青稞炒面,而一旁的村民万玛吉装袋、称重、封口。两人配合默契,不到30分钟,十几袋青稞炒面打包完成。
与此同时,青稞酒酿造车间大锅里正煮着青稞,阵阵热气不断冒出来。一粒粒青稞经过一道道工序,酿成了甘甜醇正的青稞美酒。
今年,德加村集体经济收益达20万元,收益后,纯收益金的80%分红给入股农户,20%分红给村集体,继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入股村民每亩增收200元至300元。
“统种共富模式和传统的土地承包经营最大的区别是村集体经营、财产也由村集体所有和支配,这种模式最大的受益者是老百姓和村集体经济。”朱公保才旦深有感触地说。
截至目前,化隆县开展“统种共富”试点13个乡镇33个村,参与农户达3242户,入股面积1446公顷,主要种植马铃薯、油菜、青稞、黑青稞等农作物,目前迎来了丰收期。(作者:吕锦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